
之平诗歌课堂第九讲
蔡俊讲座《像上帝在云头上观看自己——关于诗歌写作》
课题:《现代诗歌写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主讲人:蔡俊
时间:2016年11月19日晚8:30
整理:大衡
讲座正文:
蔡俊:
文字的起源和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当中。我们的文字和很多民族的文字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现存的文字还依然保留着远古时代的那种象形的字体,而很多民族运用的都是表音的文字。比如说越南,越南原来是中国的一个省,很早以前他们是借用汉字的,但是他们目前的文字已经完全地表音化。
我们的造字方式非常奇特,当然其他民族在早期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早期的文字画的都是一些图画。这就是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在形成的早期需要非常高的智慧,这种文字的造字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和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中国文化在艺术上有两个最突出的代表,一个是书道,另一个就是诗。诗从最具体细微的地方开始,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膨胀,从一个具体的物象,变成了一类具有可能性的一种能指,就像汉字具有非常强的多义性,一个词可以代表很多意思。
由于早期的书写还是在一个非常有限的材料上,比如说竹简和木片。它就必须要求我们文字和语言的简洁。如果你罗里罗嗦,那说一件小事都要汗牛充栋,这个谁都受不了。所以汉语,向来都是微言大义的,尤其是古典汉语。这也是诗的一个特点。
那么这里,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写诗,首先要求的就是语言的简洁,能用一个字说的不用两个字。在口语当中,我们的语言一般都不是简洁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文本进行修改。我现在说话,完全是一种同步的语音翻译,那么就很啰嗦。我以前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老人,他快去世了,他很想吃肉,那么一个完整的表达是“我想吃肉”,但当他说话非常费劲儿的时候,他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那么他应该用哪一个字呢?一个字:肉!非常直截了当。所以我平时写诗的时候往往写了一堆,但是最终要删减,写了十首也许只留下一首。啰嗦一大堆,往往最终只剩几句话。
大道至简,诗亦
诗歌的写作呢?嗯,我认为它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们要对我们的读者充分的相信,不要把我们的读者想象成一个白痴,而是要把它想象成一个高人,比我们还高的高人。所以我们应该尽量节约自己的语言,我们的那些不必要的表述应该删除。只有这样你的语言才能够具备更大的活性。也就是说,具备更大的的一种推演和感觉的拓展,或者说留下更多想象的余地。这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有些话对一些人来讲,不是废话,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讲,就是废话。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假如你在整个的写作姿态上是写诗给自己看的话,你就不会那么自作多情、那么表演化、那么废话连篇。你把最重要的说给自己就可以了,我认为这就是诗的一种状态,非常直接、具有很高信任度的一种表达。所以,“简”是根本的高度智慧的美和具备深度的态势。从根本上来讲,诗其实是一种深度的修为。它与你自己内在的一种直觉、细微的知觉,和你在宁静当中的那种无所不在的高度智慧紧密联系着。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修诗道,或者说修书道,都是先从自己内心的坦然和真诚开始。我们写诗的时候,这个大地上没有其他的人,只有天、地,和我们自己。
这也是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的“简”,大道至简的“简”——简洁、简单、简朴、简明、简易。所有这一切,首先是一个心态,其次是语言。只有心态正确了,语言才会简洁。当我们的心态还不够的时候,那么我们首先在要语言上去追求把所有多余的虚词、不必要的阐释,还有那些啰里啰嗦的东西全部去掉,就像减肥一样。要想写好诗,首先在语言上减肥。这是第一个问题。
节奏就是呼吸
第二个问题呢,就是节奏。我们看武打片,这个武打片是不可能从头打到尾的。它中间一定要有一些比较舒缓的一些戏份。这就是节奏,最简单的最直观的一种节奏感,但是符合我们人的一种容易接受的和生理的这样一个自然的状态。
诗当中的语言节奏,更多的是呼吸,一种自然的呼吸。一呼一吸,一张一弛,一平一仄,一起一落,一承一转。只要吸一口气,必须要吐出来。吐出来之后的下一个动作就是吸。只有快死的人才一直是吐气的。
这个东西是客观的一种规律,所以我们要去研究语言。古代时候的那些格律诗,他们就是发现古代汉语当中的这种语感。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帮我们用现代汉语写诗的时候进行一种音律节奏上的调整。过去的那些格律诗,对新诗写作的规律,当然也有在发生作用,但是呢,关于现代汉语语言上的一些专业的语言学,发声学规律,其实我们的研究水平还很浅。
古代汉语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然后它的那些语言的内部规律就研究得比较透彻了,所以说到了唐代的时候,格律诗在形式上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我们现代汉语诗歌到现在大概也就一百多年不到吧,我们对于现代汉语言音乐规律里面的一些学术性的东西,包括我们在实际创作当中的一些总结,其实经验还很肤浅。但在这方面,将来的现代汉语诗一定会出现一种在形式上非常完美的、科学的发现。它需要时间的积累。这样我们如果把中国古典的诗歌和现代诗进行一个对比的话,无论是在精神资源上,在美学经验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也好,现代诗歌跟古典诗歌相比,她就好像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和一个百岁的老人来比一样,很明显的这种水平的差距啊!当然古代汉语的诗歌离我们比较远了。它更多的是一种记忆,一种童年的记忆,我们早期艺术经验的记忆,但现代诗可能更接近于我们当下的生活。
那么这里面表现在诗歌当中,尤其是现代诗,我们要尽量保持一个句子的某种完整性,气息的完整性,你一呼一吸的那种感觉,要一张一弛,要完整。在节奏感上,我觉得这是一种内在的节奏感,呼吸的节奏感。在语言上能够直接体现出来的是什么呢?就是你写完诗以后自己把它读出来,看它像不像一次比较自然的说话。如果不是,一定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在语言的内在节奏上的问题。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你在写某种诗的时候,你的感情的基调是什么?这是一个前提。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句式就非常的短。非常优雅,非常抒情,句式可能就很长。这是人的一个自然的表现。激动的时候声音高亢而短促,平和的时候声音舒缓而绵长,句子的长短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如果创作多了,就自然能够体察到这里面的一些很微妙的精微的东西,其实一个高手和平庸的人,区别就在于对那些细节的把控上。
我们大家有这样一种感觉吧,好的文章非常简洁明了,深不可测,看了之后会让人拍案叫绝。那些佶屈聱牙的往往是修炼没有到家。越是好的东西,越容易被大家看懂和接受。真的好诗一点都不难。难的都不是真正的好,绝顶的好诗。
诗诗一种自我修炼
诗是文明发展出来的最顶级的一种形态。在很久很久以前,诗经的意义可远远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这种社会意义。过去的人,他判断事物往往是用诗经当中的句子作为根据来对一个事进行判断。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这就是孔子说的群。兴观群怨。这个群就是指诗在人的生活当中,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的。了不得啊!所谓的兴。就是我们的情感,趣味,我们的情绪,和注意力被调动起来。所谓的观,就是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更内在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本真的东西。所谓的怨。就是它可以柔化社会矛盾。可以让那些被压低的声音能够被大家听见,能够让我们的内在的情绪情感得到某种宣泄。
我们今天来看,这些很古老的话都是能够启发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认识。看现代的书,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陈词滥调;看古典的书,我们往往发现它历久弥新。
诗是一种非常内在的修炼,不是简单的技术所能够解决的。写诗的人首先要有一颗菩萨心肠,还要有一个敏感的心,还有一个说真话的勇气,还有一个经常能够反省自己的这样一种德性。世界永远没有错。错,都在我们自己身上。不是别人错了,而是自己错了。
这就叫诗心。诗的心就是尽管我们像畜生一样活着,但我们的心却时常站在云头,像上帝一样看着我们自己。看着这个大地和所有的这些受苦的生命。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浪费时间。大家如果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交流个十分钟到二十分钟。
————————————————The
end-------------------------------
蔡俊(奉一)简介:笔名奉一。1968年12月生于沈阳。1987年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当代诗人,艺术批评家,书法家。奉一书道创立者。供职于广东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书法现当代文学。著有《色空书》(与李之平合著)。电子诗集《蔡俊诗选》(上海市华文翼书写作机构制作)。
之平诗歌课堂,上课地点集中在某微信群。一期十二到十六个课时,大约俩月时间。主要由李之平开讲并适度邀请其他优秀诗人或评论家授课。具体课程:交流诗歌理论,写作基本技能,语言技巧,阅读方向,精神资源的储备。想象力训练,修辞训练,针对著名诗人的诗歌分析点评和参与听课者的诗歌作业分析修改等。
李之平微信号:zhiping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