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的嘴,一块石头的裂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意渡前沿 / 起床后就可以写诗 I/李成恩的诗 I/总第85期

$
0
0


                                                                                          

                       
      意渡前沿 /起床后就可以写诗 /李成恩的诗/总第85期

     

   李成恩的诗显然来自一种古老的中国审美经验,但它又是非常现代的。她的诗有一种我们久违的地方性,某种江南心灵、小家碧玉或者闺秀。此时代的总体倾向鼓励积极、反传统。但李成恩似乎保守着一种更为古老的诗意。   
            

安琪主持

李成恩 


   李成恩,女。80后作家、纪录片导演。祖籍安徽,现居北京。著有诗集《汴河,汴河》《春风中有良知》《池塘》《高楼镇》《狐狸偷意象》《酥油灯》等,以及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写作是我灵魂的照相馆》等10多部,另有《李成恩文集》(多媒体12卷)出版。

李成恩诗6首及名家赏读


明媚,明媚

春天吐出残存的积雪
明媚来到我床前,叫醒我
“起床后就可以写诗。”
  
春天吐出残存的积雪
明媚抚弄我的脖子,脖子酸痛
好像被冬天击伤
  
春天吐出残存的积雪
明媚突然升起,抬起灯盏
照亮我泥泞的青春
  
春天吐出残存的积雪
明媚升起五里晴空,奔跑的少女
一脸明媚,青春的泥泞纷纷滚落
 
春天吐出残存的积雪
明媚来到我床前,叫醒我
“起床后就可以写诗。”
 



于坚赏析:


在这一小节中,抽象的“明媚”被赋予了人的姿态。李成恩的诗显然来自一种古老的中国审美经验,但它又是非常现代的。她的诗有一种我们久违的地方性,某种江南心灵、小家碧玉或者闺秀。此时代的总体倾向鼓励积极、反传统。但李成恩似乎保守着一种更为古老的诗意。“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这种消极情调在此积极进取的时代可谓先锋。先锋可以是非历史的,但人们或许还未意识到,当先锋的方向越来越狭窄,传统也随之变得开阔明媚。李成恩复活着传统的审美领域,但她却不能被视为一位传统诗人。


 
玉 兰 

瓷一样的小脸蛋能掀起什么名堂
无非是一群露出一排白色牙齿的中学生
站在春天的门口,扮演天使下到了人间
我说:小孩儿竖起你们的花衣领
不要冻僵了你们玉兰的脖子
回到玉兰中间去吧,你们没有觉察到
身上的奶气需要玉兰香气混淆
玉兰花开,满地生香
我心欢喜,春天的脖子冻僵了
但我愿意欣赏此时此刻,玉兰所解放的脖子
那是花蕾里的骨头,那是
嚼在嘴里的一小块白玉
我吐掉的舌头开花了,一切都是香的
一座山嚼在我嘴里,在我嘴里都是一小块白玉
无非是中学生一样站成一排,我来点名
其中叫小花的太有才了,她居然满身香气
还羞涩地低头,用脚尖碾碎了一座小山
东倒西歪的青春与东倒西歪的玉兰
乱成一团,乱成了中学生放学后的追打
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关我的事
我细细嚼玉兰的骨头,吐掉春天的香气
放掉囚笼里的中学生,让她们满山追打
放掉幼稚的脸蛋,让她们的奶气混入泥土
与白玉兰的香气中,一口一口吐出乳牙
直到可以对世界恶狠狠地说:我爱死了
这个春天,爱死了这个教我踮起脚尖
把脖子伸出一里远的女侠客



陈仲义赏析:


明代苏州有四才子之称的文征明是这样描写玉兰花的:
         
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
天谴霓裳试羽衣。
     
羽衣比拟为玉兰的片片花瓣,作者形神兼备写出玉兰风姿绰约、雪玉有辉的气质,体现文言诗语特有的凝练、蕴藉的特征。那么400多年之后,同一题材的《玉兰》在80后女诗人李成恩的笔下,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瓷一样的小脸蛋能掀起什么名堂
无非是一群露出一排白色牙齿的中学生
站在春天的门口,扮演天使下到了人间
 
瓷——牙齿——天使,开头三句,诗语就出现了拉长、扩张的趋势。果不其然,接下来玉兰演变为动态过程的女生:其中叫小花的太有才了,她居然满身香气/还羞涩地低头,用脚尖碾碎了一座小山/东倒西歪的青春与东倒西歪的玉兰/乱成一团,乱成了中学生放学后的追打/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关我的事/我细细嚼玉兰的骨头,吐掉春天的香气/放掉囚笼里的中学生,让她们满山追打/放掉幼稚的脸蛋,让她们的奶气混入泥土/与白玉兰的香气中,一口一口吐出乳牙/直到可以对世界恶狠狠地说:我爱死了/这个春天,爱死了这个教我踮起脚尖/把脖子伸出一里远的女侠客。脚尖碾碎小山、玉兰乱成追打、爱死一里远的女侠客——充满开放性的木兰科属和放出囚笼的中学生互为叠影,影像与画外音、长镜头和切换、外部世界和内心呼唤,情绪与气息交织一起,形成一段青春花季的演绎,远比同类古典诗语更为繁复、放开,完全失去昔日单纯浓缩集中,而变为稀释、弥散、扩张、铺排。诗语的蔓延,和多种人、事、物发生转瞬即逝的联系,完全符合现代生活的趋势与情趣。文言诗语从字为本位的高度概括凝练,发展到词、句、句群的衍射性写法,是一种既覆盖又充满延伸、分叉的历史性进化?  
  
进化在于现代人复合的思绪、体验、经验是在词思维、句思维下形塑的,很难再被单字思维的“容器”所装载。如果说部分诗人与文言诗语的姻缘尚且走得较近,而换上其他更激烈的诗人,可能就不以百里计了。从前那些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闪念、瞬间体验、超验常被庞大的情感世界所掩蔽,更被概括性语言压抑,现在潘多拉盒子打开了,文言诗语不太抵达的地方,现代诗语正好长驱直入。



春夜静 

春夜静,我伏在一株竹子上
听虫子一点点翻身发出婴儿吮吸的声响
世界静下来了,春天在长角
竹子在长脑
虫子断了触须,吐出绿色的胆汁
 
春夜静,我怀揣一把小刀
从电梯里出来,看高楼的影子一点点翻过
院墙。睡在喷泉里的月亮
吐出春夜的婴儿,婴儿蒙着一层夜色
露出小刀的眼睛
 
春夜静,我端着一盆水仙
与水仙久久体味静寂的美与真
没有人比得过春夜的成长
全是为了美与真的成长
我抚摸我的脸颊,水仙的模样更加静寂
 
春夜静,我推开寂静的铁门
叫出倦怠的猫、狗与其它宠物
向着虚无跪下来,代表我不屈的肉身
也代表寂静的世界
铁门锁住了生活,放出的是春夜的
林荫道。生长的林荫道与封闭的寂静
拉长了我的双脚,我寂静的夜的双脚



庄伟杰赏析:


从李成恩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每一次亮相,给人带来的感动或震撼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不仅取决于她对所处的时代境遇的感应和为这个时代造就了的表现对象,自由的表达和诗意的精神跃动,在她天真烂漫的抒写中,总有一个独特的自我或诗化了的自我,让人不难体会到弥漫其中的缤纷色彩、生命情调和新鲜意味。  
    
读《春夜静》这样的诗,颇有抑扬顿挫之感,女诗人驾驭汉字的魔力,显示的生存境况、包孕的生命质感、内发的精神镜像,在摇曳多姿的呢喃中,犹如奏响了春夜的圆舞曲。可以说,春之静夜,对一首诗的想象,是“美与真的成长”。由于诗人心灵的介入,让这独有的氛围有了深度。对这样的诗作,任何多余的赞美都显得无力。 


梁山伯别传 


梁兄喝了止咳糖浆,嗓子里
灌了一桶隔璧张老头
哼哼哈哈的苦水,他怀念年轻时的恋人
一个民国美女,在他的唱腔里比祝英台
还要难受
 
张老头打开电脑,删除了梁兄可怕的偏头痛
你喝了过多的劣质止咳糖浆 
你的嘴唇都变了形
你过早相信了你的才华与怪异的气质
你中年的婚外故事通过民间偏方将要流传下来
 
会有人记住你曾经肝肠寸断,像一个
经过了打扮的疯子
会有人写下你的泪水像蝴蝶翻飞,配上
哀伤的曲调
坐在窗台上拉了半天,张老头哼哼哈哈
钻到了你
发福的体内,传授他如何暗恋的民间偏方
 
过早收场了,可惜了你的好嗓音,羞怯怯的
前十年你骑一辆破自行车,在菜市场与机关跑
现在你拎着录音机四处打猎,蝴蝶这样的野兽
她死了多年,在你嘤嘤的哭泣里复活,又死去
张老头始终没有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被蝴蝶戏弄
 
抱着梁兄发软的身子张老头在二胡上睡着了
口水流在打瘸了的左腿上,腿发抖得厉害
年轻时的风流在老年的唱腔里显出了功力
梁兄呀你这个民间才子,一生散发腐烂的香气
一拉就断了气,再一拉
你又复活了,典型的花花公子
在早晨,在隔璧,张老头
用他的哼哼哈哈的唱腔
吊着你半死不活的一线希望


杨庆祥赏析:


在《梁山伯别传》这首诗里,李成恩刻意模糊了时间,把两段完全不同的个人生活并置在共时性的空间里面,通过张老头的戏曲,不仅复活了梁山伯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张老头把自我投射到梁山伯的爱情传奇中,于是一个日常的、民间的、生活气息十足的别样梁山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场小型的轻喜剧,通过张老头的“唱”,古老的故事得以重新激活并获得粗糙的生命力,梁山伯被老张头“书写”,而老张头又被那个隐藏的“作者”(她是李成恩吗?)书写,在这种双重甚至是多重的书写中,剪辑过的时光片段被拼贴起来,并在某种道具化和漫画化中获得后现代的反讽效果。
      
李成恩试图通过这种改写重新激活传统的活力,在诗歌的写作中不断导入戏剧性的场景,把已经成为无意识的知识和典故现场化和物质化。她显然被深深地卷入到了喧嚣而漫无边际的当下生活中,于是,对梁山伯(还有祝英台、杨贵妃、李白杜甫屈原等)的想象和书写成了一种双向的“救赎”,一方面这些经典人物把李成恩从当下生活解放出来,获得一种审美上的自由,而另一方面李成恩把这些经典打上了我们此时代的烙印,她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的荒谬和沉痛无处无时不在,卑微的人性和噪杂的历史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中才能获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u=2249731639,55708107&fm=21&gp=0_副本.jpg

春风中有良知 

春风中有良知,翻起层层细浪
我看见池塘深处
多年前的淤泥,像一个人的内心
羞愧得如此清澈
 
春风中有良知,翻起枯枝败叶
我看见树木的脸上下翻飞,像一个人的内心
心绞痛绞杀了他的羞愧
 
春风中有良知,翻起故乡的炊烟
我看见人类的故乡死而复活,像一个人的内心
堆集在小小的黄土坟上
 
春风中有良知,翻起历史的旧账
我看见马匹掀翻了强盗,像一个人的内心
燃起细浪、炊烟与枯枝败叶          
 


张德明赏析:


    视觉盛宴中的春意特写
 
90年来,书写春景春情的新诗作品可谓数不胜数,但大多都不离对春之百花争艳繁盛景观的铺写与礼赞,90年新诗史上正面描写春回大地时四野的热烈、芬芳、欣欣向荣景致的诗句是异常丰富的。李成恩的诗作《春风中有良知》虽然也是咏春之作,但与我们以往所见的诗歌多有不同。诗人是从侧向甚至从反向进入春天,将春风吹拂下某些带有阴暗色彩的物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或许不是我们从前熟识并定势化的春色与春景,但确实是春光之中暗藏的一些内在真相。诗人发挥了自己善用“镜头”来说话的表达特长,罗致了春风中不少景观,以“我看见”为提挈之词,将河上的细浪、塘中的淤泥、上下翻飞的枯枝败叶、故乡的炊烟等诸般景物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让我们经受一次盛宴似的视觉冲击。诗人又以“像一个人的内心”为另外的关键词,将前面所写景物进行再度咀嚼,深味其中人生含意。它与“我看见”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将视线中显影的物象内在化与心灵化,写出了这些物象的深层蕴意和生命折射。诗歌在整体氛围上是较为灰暗与低层的,似乎与春天本身所习惯呈现的桃红柳绿色调不甚吻合,却在另外的层面和角度上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警示:我们不能盲目沉浸在大红大紫的季节表象上,还要在这姹紫嫣红的时刻,保留着必要的责任、反省、理性和良知。在这个意义上,这首诗不愧为春之深意的独特写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