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的嘴,一块石头的裂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小小说要讲究叙事策略

$
0
0

 

 

小小说要讲究叙事策略


                ——《小小说家》2015年9月号点读


廖纯洁

 

    小小说“作家们都明白,用语言表达不完的,读者可以用智慧去填充。”(铁凝《小小说的优势》)正因为社会生活的丰富,作家要表现的创作意图是语言表达不完的,这也正是作家所必须考虑的:要如何通过语言的叙事,简练、精准、生动而富有余韵的表现社会生活,调动读者的阅读智慧去填充。所以,小小说作家运用语言创作作品,不能把事件叙述得太满太实,要讲究虚写与概述,断点与接续,要有多视角的叙事等叙事技巧和叙事修辞。这样的小小说它虽短小,却能撼动读者的心,调动读者的智慧去欣赏小巧精致的艺术作品。
    小小说的短小,要求作家在叙事上要更讲究策略,以其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创造出更多精彩的闪光点,让读者去品味、去深思、去欣赏、去享受。本期作家就是通过策略性叙事,特别是叙事空白的叙事技巧而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按照涂年根《策略性叙事研究》对叙事空白的解释是:故事时间大于0,文本篇幅等于0的叙事现象。我认为小小说作家对事件的叙述正是他创作自觉意识的表现,即如何运用语言艺术进行创作,表现出主体性意识,讲究叙事策略,使有限的,甚至在文本篇幅等于0的情境中,表现出事件的延伸,乃至意义无限延伸的好作品。第一,作家为顺应主题压力而创造的叙事空白。五越的《密码》对“博客密码”引出的事件进行正面的具体叙述,而真正能体现作家价值的“亲情密码”,才是作家要全力叙述的重点,却成为作家在叙事时极力回避的(成为叙事空白),叙事的侧面又处处体现出来,在结尾时“亲情密码丢多年了,为何不骂呢?”一语道出,水道渠成地把“博客密码”与“亲情密码”处理成明暗(正侧面)叙事的谐对,富于深意,道出人伦亲情的和谐要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和谐的密码是什么,怎样获得而永久保存?作家给读者留下了深思的题旨。蒋寒《乘着彩票飞去》对事件的叙述具有魔幻现实的味道。作家围绕着老曾的“一个梦”来叙事,让读者聚焦在这个点上,与之相关的事件都处理成概述或空白,强化了老曾这个人物买彩票的梦想、狂迷与绝望,其最后走向死亡的幻化:老曾笑了,“终于听到有人称他老板了”,揭示他仍保存着那颗需要满足的虚荣心,使得老曾这个人物极具讽喻性;也强化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引导读者在这似梦似真的魔幻现实中纠结、无奈和叹息。
    蒋默的《好吃点子》为了突出主题,“选择对能表现主题的能够体现自己价值观的事件予以叙述,对于不能体现或不大能够体现自己价值观的事件则以概述或叙事断点和压制的办法予以遮蔽”(涂年根《策略性叙事研究》“文学研究文摘”2015.2p6)。作品始终围绕“好吃点子”来叙事:取“臭味相投”的店名;店名由来;店里菜品也围着臭味相投之意来制作命名;电视节目的宣传;出名后遭来的检查等,这一切叙事都突出“好吃点子”,而与其不相干的事件只是概述或叙事断点来予以压制:股东想扩大规模的行为;买房结婚,都是概述。作家把卢二娃成大器得益的人胡大成的事件处理成断点:讲几年前的事件,看似无关,却与主题“好吃点子”紧密相连。余显斌的《窑变》之意是其主题,没有叙述鲁山花瓷的烧窑事件如何窑变得来的过程,其叙事一笔带过,使读者完整地了解鲁山花瓷这事件却成为空白,而凸显“他”的思想“窑变”的具体过程。这就是作家独特立意。陈修平《飘忽的车站》的叙事重点是“飘忽”,为顺应主题而留叙事空白。两次搬迁车站的不同与相同成为叙事重点,第二次的搬迁效果却成为叙事空白,给读者留下主题为何的思考余地。冯美香《松狮狗又回来了》找松狮狗的过程却叙述为母亲对小女儿与大女儿同学的事,更叙述小女儿给母亲买旗袍的事,有意回避了找松狮狗的过程,突显母女之情。这就是作者选取最能体现自己价值观的事件来叙述,才把找松狮狗的事一笔带过。而松狮狗回来的叙述,又强化了松狮狗很通人性,懂得主人的恩情,这才是作家的真正创作意图:儿女不要忘了养育自己的父母恩。
    第二,作家为遮蔽某些意义而创造的叙事空白。巴图尔《奔跑的野兔》表现人与自然的谐和。作品的标题一意要把读者视线引向“奔跑的野兔”上来,却没有描写奔跑的野兔生态行为,也没有叙述捕捉奔跑的野兔的精彩情节,却是叙述野兔破坏胡杨林、鲁再克如何挖兔洞、送野兔、捕杀到野兔的稀少,以至它的牧羊小屋的垮塌,而与题目要表现的事件,应该成为叙事中心却成了叙事空白。以其反道而行之,更突显了奔跑的野兔即将遭灭绝的自然悲剧与人为祸害的悲剧主题。侯继福的《特制名片》避开不说名片的作用,却另叙述我与县长下乡调研的事件,逗起了读者追寻为什么不说名片之事的兴趣:是作者要把读者的兴趣引导到追寻名片为什么而得上来,而又不说其名片的作用,在结尾时一句,“可凭此名片领取甲鱼八只”兴趣所至时,戛然而止,断点了。这种叙事空白故意遮蔽了某些信息,突显了作家创作意图。
    第三,作家为突显某些意义而创造的叙事空白。伍中正《只是带了一只羊》的主题就是:真诚与爱心。作家围绕着张羊羊“只是带了一只羊”叙事,概述他原女人对自己的猜忌、离婚等事件。而“我”切入,旁白似的叙事更凸出张羊羊的憨直、真诚与爱心。林万华《卫兵与修鞋女》表现两人的真情在一天天的凝视中增长,但含蓄,以刚燃起的热情在分别时延续着,其叙述各自后来的许多事成为了空白,却留给了读者诸多的联想。
    第四,多视角、对话、对比的叙事策略方式。叙事空白虽在文章篇幅上有限,其意却能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深化作品的主题意义。如果作家探索更多地叙事策略,就能在此基础上拓展作品的叙事空间,足以更好的表现创作意图。兰勇的《伟哥“冒泡”》中伟哥所做的两件事,其叙事的视角不同,但表现出伟哥的同一本质不同面的个性张扬,伟哥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了。“伟哥”与“萎哥”两者命名都具谐意,也使作品寓意多解,更富谐趣。周海亮《农民贵族》以对话式的叙事表现人物个性,应该说是叙事技巧的灵活运用。作品集中以对话方式叙述“贵族”外在表现之事,把读者要阐释的意向引导到此创作意图上来,极力压制其它意识的参合,在对话中把他对“贵族”的自我理解的外在事件叙述来满足他隐藏在内心的并不安分的虚荣心。而把“贵族”内在精神气质隐匿了,这是作家以曲笔反讽了当今土豪想成为贵族的自我心理。张喜梅《我们村的玉生》在对“现在的玉生”与“当年的玉生”的事件进行对比叙事:“现在的玉生”的人生漂泊境况,作家留下了叙事空白;“当年的玉生”在作家笔下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应该说是一个命运多桀、诚实不屈,与自己的命运努力抗争的青年,两相对比更对“现在的玉生”产生了怜悯、同情和寄望。
    特别要提到的是刘虹的《女人如花花似梦》。我看作品,开始并不认可,但在继续看下去后,觉得“芳”这个女人活起来了,头脑中突然冒出:芳是一个被欺凌却又坚强的女人。产生这种感觉就是被作家的叙事所感染。其叙事围绕女人的“如花”和“摧花”的生活遭际进行,简略而恰当。对芳的事件叙事是有所选择的,一些集中叙述的事件——摧花,突出芳的境遇,而与此无关的叙事却是概述或处理成空白,正因为如此,作品前部分给人缓散的感觉消失,叙事紧凑了,芳的个性与命运凸显出来,让读者感到嘘吁、怜悯与悲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