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的嘴,一块石头的裂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转载]冯晏诗歌欣赏十首|:意象展翅,真理无形

$
0
0

冯晏诗歌欣赏十首|:意象展翅,真理无形

  



  冯晏,当代诗人。随笔及评论作家。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分别随父母生活在武汉与哈尔滨。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写作并开始发表作品。作品被收入《诗歌百年大典》、美国《中国当代诗选》等国内外数十种诗歌选集。被列入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版诗集《冯晏抒情诗选》《原野的秘密》《看不见的真》《冯晏诗歌》《纷繁的秩序》《吉米教育史》《内部结构》等多部。先后获《十月》诗歌奖(2007),第二届“长江文艺•完美(中国)文学奖”(2009)、首届苏曼殊诗歌奖(2010)、汉语诗歌双年十佳诗人(2012)等,诗歌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日语、俄语,瑞典语等多种语言文字。先后深入到世界数十个国家旅行、写作。应邀出席过国内外多种诗歌节及诗歌学术活动。先后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华盛顿作家协会,瑞典作家翻译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交流、演讲、朗诵。

  


冯晏诗观

  

  诗歌写作,一路上都面临着解决难度。一些曾经一闪而过的创作意象,你没能抓住,就说明你在观念中还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价值。的确,许多你不知道的有价值的观念和现象,即使来了,你也会“视而不见”。因为,你的思维还没有能力帮助你达到认识一些更高级事物的可能。随着对时间和空间认识所积累的经验,你会发现,还有一些“见而不视”的事物,犹如生命现象的超现实,把你带入感知的记忆积累、放大好奇的迷雾之中。这时,作为一名诗人,你至少相信词语的更多可能性,并预感到:在你和一个宽阔的场域之间有一道心中迷墙。你的欣慰甚至只是为感到了这个迷墙的存在,宁愿把思维一向侧重的透彻和清晰被置于幕后,你甚至为在迷雾中迎来一点点光辉的可能性甘愿付出最多时间。写作,为破解词语所蕴含的最小粒子的突变与体力较劲。你的脑细胞宁愿在写作中围绕词语和发生学之间出现的奇迹燃尽所能,也不愿在平实中期待那种离开观念,终于在熟知中又找到一个新的亮点,来考验语言不会落后的坚韧性。或许这些都是由危机感所促成的。

  

  如果一个人写诗几十年没有间断过,一路上所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我认为就是观念。观念本身是用来超越生命和时代的。写诗,只有在观念中才可以达到越过日常思维,给你的生命感觉粘上一幅天使的飞翔翅膀。语言是在创意中进化的,这是艺术的使命。而艺术观念从思想中诞生出来时,作为一个诗人,你有可能还不知道思想对于一个诗人,在一首诗的创作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因为,一首好诗其中一点就是怎样把思想隐藏好。写作中,思想更多的是用来帮助一个诗人,在选择和使用词语时,能够更好地达到准确和透彻。当然,并不仅在这一方面。诗歌创作应该是最直接深入精神核心的语言表达。一首诗和一个诗人的素养是一个整体,就像拉康镜象学中所研究的魔幻和被植入魔幻的人是一个整体一样。诗的创作是发生学上所涉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体,既需要经验,又需要意象起源的实证性。

  

  通常在一首诗的创作中,诗人对词语、意象、节奏、语感、格调、潜意识、提炼词语的生活视角、语言的技艺等等所寄予的期待,在一个成熟诗人的经验中已经成为常态。对历史而言,当下可以说是光速的信息时代,精典也已经不再是秘密。在写作中,当你突然发现你所寻求突破的难题,竟然以不声不响的速度,早已成为了当代艺术的常识问题时,你会再次感受到面临什么叫真正茫然的那种尴尬。如果,一个诗人在观念上没有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来思考突破,被视野狭窄所限,那么,发现的真理就有可能不准确,你的自认为在创造上的突破就可能依然迷失在一个常识问题上而引来清晰者的担忧。是的,全世界都在寻找精神世界进化的方法,那么,真正找到的,或许一定不能越过科学对宇宙的最新成果所提供给人文科学的思维依据这一线索。精神的高点是无法越过某些跨学科之后的巧妙融汇,在写作中,哪怕获得的仅是一点点意象的实证。

  

  当一个诗人在“人不是世界中心”这一观点面前迟疑的时候,你的诗歌写作有可能又站在了一个新视觉面前,在这里,你可能重新体验了“真理是无形的”这句话。你甚至希望看到一个诗人成为了一个“神圣的无知者”。爱恩斯坦说过:“我们懂物理的人都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区别不过只是顽固的幻觉。”由此看来,再大的常识也会有人研究去突破它。

  

  一个诗人,当面对一个新观念进行创作尝试时,你或许会又真正体验一次空的感觉。首先是无法表速的词语的空。脱胎换骨,就意味着你放弃了从前,新家园的建立所需要的各种饰品你还没有搬进室内,即使搬进来,怎么摆设,既需要你传统的功底,又需要你面对全新思考的超验尝试。时间沉积下来的那些亲切的词汇表们,仿佛都是新出生的蝌蚪,你的掌控能力需要神性。



  阿赫玛托娃的厨房

  

  你故居的墙壁,列宁格勒

  应该倒挂,向你致歉

  阳光与记忆,在此仿佛仇人

  厨房,犹如一枚书签夹在暗处

  炉子上,油渍略有幸存

  米香已散尽,器皿早已失音

  

  指纹和唇印——你的真影像

  已进入墙体——豆绿色涂料内部

  静水倒映明月——你的新空间

  

  木门左侧,一枚黄色铜盘

  面向西方,磨损之光犹如落日

  铁锅上几道划痕,问号黏着

  《安魂曲》中,每个字都有沦陷

  涅瓦河,深渊,以及面包

  

  一只磨砂陶碗,裂纹蔓延

  血液浸入陶土,你亲近过的

  器皿,都与安逸相背

  地板,你的沙漠骆驼,一度

  驮着粮仓和五音,留恋日子

  

  煎蛋器,三枚月亮陷入黑色铁盘

  早餐,两个兰花瓷碟

  在木柜上展翅,其中一个

  是儿子所用吗?时间磨黑了

  柜面,露出逃亡的木头

  烟灰缸、盐罐、捣蒜棒

  ——这些伤心勇士,蹲在原处

  何时能改变,犯错的监狱

  关押着那些对的人,痛的心

  

  那个老式炉灶,沉寂着

  身穿白色瓷砖,黑色铁门

  锁住了火焰,犹如生活

  压沉了你的一首诗、一个词

  你在时间上死去,词语下活着

  

  每晚,星光从窗口探进厨房

  几件餐具底部的黑点

  掩盖着一些事。你何止不快

  墓碑伫立在监狱旁

  曾经排队300小时探望的人

  已被处决。你继续着排队

风霜雪雨中,你还想探望谁?

 

  

  张清华评

  

纷繁的意绪与思想的蝴蝶,经历了从内到外的穿梭,或由表及里的渗透,在安静的编制与自在翻飞中活的妙不可言的秩序。这是冯晏为当代诗歌带来的独特自来和可贵经验。

  



  航行百慕大(节选):第一夜

  

  船尾奔跑,一只白狐吸光了空气,我感到耳鸣,

  脚步穿过甲板,尘埃跟来。水滴和盐分裂着。

  一场暴雨划过时空,黑夜的某一处,

  几根头发点燃星光,从眉间被风带走。

  百慕大三角,让我的虚弱通过这道窄门。

  

  目光被银河拦截,即便你是未来的自己。

  一只白鲸弓起脊背,鳞片映出玄月。海浪,

  芙蓉花飞溅,每一滴水都被海藻和未知的气息

  放大了。一支香烟被浪花熄灭,错觉比空寂更深厚。

  我转身,瞬间,辽阔被移除了。幼鱼降生,

  几朵漩涡与轮船周旋着,生与死我不确定。

  

  爱,说不出来。犹如错误和怀疑。

  远离是一种接近,那些无法治愈的,刻进了

  骨缝和暗礁。波纹平息不了文字深处的熔岩。

  我辨认星座,任凭头顶、肩膀和心愿在夜空下

  移动,每经过一朵云,预感都在变幻。

  

  巨浪,向胆却致歉吧,坚强是软弱的。

  存在感来去匆匆,变成嘲弄者。

  嘲弄活着吧,躯干,变形主义还在绘制中。

  甲板,升高的土,海风画我——轮廓和凝视,

  画皱纹,送灵魂去飞行的线,牵动着幻灭或者重生。

  月光,一份清白,随时都有人急需!

  

  时间慢下来,并不等于思维已经穿越,

  边界没有周围,秒针在手腕上空转。

  眩晕,耳朵听到颗粒袭来。我迷失已知胜过无知,

  迷失生活胜过空。变轻了,放下了,

  何止欲念以及暴躁的频率,何止现实和非现实。

  

  海风转动一件米色长裙——丝稠之舞在路上。

  神秘信息,事先躲进眼底和右脑。激情改变了

  来源,一些细胞飞出身体,这个茫夜始终存在。

  飞鱼,一把银剑往返于空中和水下,

  偶数气泡浮起——海面的超现实。在空寂中,

  冷风停在第几感?骨髓升高恐惧的体温。

  

  船头剪开海面,对于无人,偶然在哪里?

  身体之外露着神经,避不开触碰的手。面对消失,

  所有避免都显得老旧,萤火虫挤出人群,词语好像

  受风的左肩。我躲海水射击,子弹穿过杯子,

犹如清晨我穿过梦境来到餐桌。时间是一种习惯而已。

 

  

  张曙光评

  

  

冯晏很少去关注女性自身的问题,而热衷于探求更为宏大的宇宙和人的意识之谜,并将这些思考纳入诗中,这使得她的诗歌具有某种复杂的理念甚至是驳杂的色彩。

  



  航行百慕大(节选):第三夜

  

  我为引力对无人说:晚上好。

  我因词语向空无漫游,为了踪影,

  对航行说:谢谢你。深夜,我听见

  泡沫熄灭,啤酒在嘴唇沿岸流淌。还有,

  时光漏尽了人类,爱情还在发生。

  

  远处,流星溅起几只西伯利亚雪雁,

  划破冥想;犹如在非洲,羽毛眷恋宁静,

  成片白鸥瞬间藏起整条河流。在西澳

  幽谷百合划过车窗,毒素放过另一种毒素的携带者们,

  我穿越灌木丛——从白日梦返回现实,

  各种白色裂缝,通往内心、三维?或者更多空间。

  

  轮船撑开繁星的油纸伞,在西大西洋漫游地球,

  意念之蛇盘旋盲夜,黄色披肩闪烁着静电。

  百慕大三角,消失本身就是进入真相,或者永生。

  此刻,我手扶船栏,犹如轻握一支狼毫毛笔,

  神秘而涌动,每一种惊恐坠掉一枚胸前的扣子。

  

  在宇宙探寻一个疑问,如同翻一堆名片,

  找一个外星人。我来到酒吧,找到一个证实预感的

  空座位。米花和烈酒,膨化不愿睡去的,

  追问不能说的。今夜,影子下面,

  潜能中一颗老树落光了叶子,裂缝,

  在梦境里是通透的,犹如光芒是孤独的。

  

  血隐藏着出生,就像古树隐藏着根,

  秘密是永远的,即使被看破了。看到不被看见的,

  我拿起镜子,星星从耳朵两侧袭来。

  我拿出手机,搜索纬度和方向,左岸又肥了几公里

  船向百慕大中心行使,灯塔亮起我失眠的骨头。

  

  消失是恐惧本身,体内自带的。看不见,

  城市的颜色被视野关掉了,犹如

  海的蓝色被夜关掉。语言之光被深邃

  关掉。已知被未知击碎了。此刻,

  生活被晕船吐出,只留下意义,海水只推动语感,

  甚至放弃了船。我迷恋远眺,为了幻觉。

  

  静物在光中留住平静,这并非印象派本意,

  虚无斩断了每一天,而踪影还可以触摸。

  百慕大消失的飞机、轮船,轻功雕刻着伤口密码,

  消失的人没有皱纹。一条虚线,伸向地球半径之外,'

水里,几只章鱼伸出感知的锐角,空灵淹没了杂念

 

  

  敬文东评

  

冯晏的诗具有罕见的思辨性,锋利、睿智、爽朗、筋骨铮铮,却鲜活、饱满、多汁,甚至不乏轻盈,一种和人间若即若离,却铁了心要偏向人间而凝眸天空的那种轻盈。她在哲学和诗学之间,找到了令人信服的平衡,姿态优雅,而更多的人只能在两者间挣扎。冯晏对诗歌难度的追求令人感动;她混合了俯视目光和仰视眼神的观察角度,为她带来了高傲到不屑于去死和谦卑到与万物同列的诗歌品格,在乱象横生的当代诗坛具有警示意义。

 



  灰空气

  

  即使飞来一把青铜剑,视线

  依然穿不过空气。灰空气

  犹如你身穿一件皮衣,你的呼吸

  穿不过动物的毛孔。电视塔尖

  今天已被眼睛放弃,这并不意味着

  辐射停止,音乐喷泉,扬起自来水

  引来广场与众人,——一片次生林

  暮色在此找到了你,你还没老

  春风患上了弱视,生活也是

  

  一只蜻蜓震动翅膀,驱不散灰色

  你的心也震动着,滑向底线

  你拿出钱包,进入一张晴空照片

  你不甘心。灰空气,从五官开始沦陷你

  不分昼夜。傍晚,一只蚊子在耳边

  偶尔让空气感到有光穿过,微小的舞者

  在手臂上,留下通向血管的红点

  能被穿透就好,你庆幸真实

  

  只有文字,整天在一块塑料键盘上

  清扫着雾霾,汉字组合又离散

  犹如昆虫在高速公路上飞行

  坠毁,瞬间而已,没什么疼痛

  虚拟、虚无以及虚幻。同处一场空

  你的哲学停在空里,停在孔乙己长衫里

  吃起葡萄籽,清除氧化,从无到无

  

  今夜,你梦见视线穿透了屋顶

  比昨夜梦见翻过乌云寻找星星还要低

  接着你听见同屋旅友哮喘,在身边犯病

  你听见幻觉爆破,水泥地面

  清水在流逝,手中,你握着速效救心丸

  对梦境说要坚持,为了一切

  

  罗振亚  刘波

  

由海德格尔的结论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冯晏何以会对诗歌语言要进行精心的技巧性实践了。这一方面出于她对词语的迷恋,另一方面,也与她希望通过诗歌书写对语言进行创新有关。

 



  新圣女公墓

  

  脚步声轻与重,墓碑都容纳了

  浮雕群,每一处刀法都是再现

  你继续被生活放生,正走在蝴蝶中间

  光线点亮头发,黑暗又被减去一寸

  

  在野草与石碑空隙之间,静止

  或者游荡,风——墓园的宠儿

  是与非,被清风化为汁液

  时间被吸光——黑豹的饮品,不远处

  

  你找到了契科夫。白色石碑

  仿佛一只波斯猫,坐在野外

  碑文雕花,藏在几束鲜花身后

  护送四季远行,慢慢留恋

  

  地心,泥土。穿透万物

  对于灵魂来说,轻而易举

  在契科夫对面,《死魂灵》入口长满芳草

  为了果戈里,特朗斯特罗姆用诗句

  打碎过圣彼得堡,犹如打碎一只水晶玻璃杯

  

  那只狐狸,一朵白云继续出没

  墓园,土地就是夜空

  沉睡者在地下,只听石头倾诉

  如同倾听读诗。淡去,是一种真

  仿佛魔法,仿佛空气

  

  鸟雀划过蓝色,你需要的

  是瑕疵化蝶,重塑勇士的骨头

  光线穿过一只蚊子,在风中

  血管透出波纹,是的,你需要昆虫

  带上你的血,去空中转转

  另一个角落,咖啡色名字

  陷入夕阳,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交响曲》

  低沉,回响伸向莫斯科街道。你听见

  子弹穿过鸽子,哨音飞回历史

  

  借此,你又认出一个青铜塑像

  ——波克雷什金,军服左上方

  靠近心脏,英雄星章突起

  是谁雕刻了战争?染红眼睛

  

  接着,你右手遮挡夕阳,透过玻璃

  黄色屋子内,柴可夫斯基

  白色十字架正在发光,并瞬间

  照亮你和世界。隔绝噪音与旋律

  ——他立了遗愿,安静属于他,你打扰了

  

  你还是看不清放弃生活,都需要哪些

  在这里,气息幽深而神秘

  接近精灵。兩个字就能给与——无限

  逝者如石林,在空间站立,低语

  无形无声,犹如宇宙——守护一种踪影

  

  你耳朵贴近石雕,未必能听见

  逝去犹如活着的声音。你弯身

  听一根草破土,为证明

  来生在地下微动。你献出了整个午后

  

  放弃肉体,一根鱼刺,就是你要的词

  

  身体因怕疼痛,冬季藏起关节

  而在这里却不用,一片归宿

  每一寸黄土,爱与愤怒都平息下来

  在这里,直觉随处栖息

  自由就是放下更多,除了基因

  

  拿去吧,僻静。一群蚂蚁带杂念退回沙洞

  戒律在小路上投下树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涅瓦河有一个梦中渡船

  上周就停泊于行程列表——明天四点

  舱内第二排座椅上,有一个人将是你

  圣彼得堡时光——还在路上

  

  在路上,你朝拜墓地,时间时而是相反的

  黄昏闭紧一只黑喜鹊的尖嘴

  或许,明天即将淋湿你的一场雨

  正在这儿产生。你感知着

  

  视线和嗅觉仿佛被忽略,有些可疑

  然而,你更容易看清的是黑暗

  而不是光辉。是的,在这个下午

  并不需要清楚什么,你只需要感知

  

  霍俊明评

  

“冯晏是当代女性写作中个性显豁的代表性诗人之一。同时让人“畏惧”的是她也是女性诗人中少有的具有理论阐释能力和诗学探讨热情的……冯晏的诗歌知性和感性的平衡性和包容力极强,这正使得她的诗歌在女性写作谱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从语言方式来说,其力度和精神势能也是同时代女性诗人中少有的。



  感受虚无

  

  你总是围绕黑暗,放飞着

  词语蝴蝶,解释你热情在变凉

  你迎向百合、咖啡,当你觉得沉重

  虚无折断了你钢丝的外表

  你迟疑于桌椅,诗歌和人群之间

  梦中,一束光打开衬衣纽扣

  穿透你身体后,清晨又从脚下退出

  你独守一片阴影,脚印

  追随落叶飞向快乐,早已丧失

  失效时生活虽老,你还年轻

  

  无意义,比事物本身更加虚无

  空概念通过握手传给你

  你遇见的陌生人,熟悉后

  依然是陌生人。你深陷

  因爱莫扎特遇见同类时,时钟

  被阻碍片刻后,继续流失

  尼采让虚无贯穿着头发

  ——你的荒原,被汉字占领

  每一行都指向——不存在

  始终是清静的。也正是虚无

使你面对沧海倾诉真心,并开放着

 

  

  张光昕评

  

冯晏的诗歌也致力于这种词与物之间的相互建构和拆解,但它指向了一处更大的虚无。这虚无正为着写作本身而存在,成为她玄思和修辞的充足理由,如同鲁迅道出的那种无解的悖谬一样:“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写作正是一种面向虚无的行动,它必须要求诗人向内转,去寻求内心世界充满矛盾的真实感~~~~。由此,我们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找到了以下两个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为了分辨黑暗,吉米先关掉身体上所有光亮,除了眼睛”(冯晏《吉米教育史》)

  



  渐近渐远的日子

  

  

  清晨,梦境以外的生活又是重复

  就像一束同样的光,日复一日

  每天,变化只出自心情

  变化中,万物时常脱离了本色

  白天黑暗,夜晚时而明亮起来

  

  一个上午,窗外灰蒙蒙的

  车辆载着未知,不间断的行驶

  红灯每60秒划出一个逗号

  就像幸运与不幸,不断地颠覆

  福尔马林泡着的婴儿

  就是安全感的全部,在博物馆

  窒息和死亡才是永恒的

  

  地上,越来越厚的落叶

  不去踩,就能保护轮回吗

  这个秋天,记忆能留在金色之中吗

  丢失远处,让门前的集市

  越来越忙,一只消失的橘子

  走完了生命被剥离的路

  在它橘黄色的外衣里避雨

  不想再走出去,认识新的疼痛

  

  窗外,车轮下轻生的叶子

  被扫在路两旁,去年的还没有入土

  事实上,留恋已毫无意义

  清晨,雾轻轻落下

  这日常景观,能否有一只杯子

  穿过雾霾,打碎我的玻璃

  让目光找到一个逃向宇宙的出口

  

  空的心与空屋子相互排斥

  玫瑰的刺在皮下动了动

  流逝的秒针才发出一次叹息

  书,整齐。与往常不同的是

  已不被期待。一眼望过去

  只是满墙彩色纸壳。听

  汉字正在融化,像白雪一样

  目光所经过的,除了空气再没什么

  

  咖啡淡了,酒在燃烧

  离坍塌不远的身体

  发出酒精的迷途之光

  是的,你脱落了,犹如碎片

  所有兴趣都已经衰亡

  

  秋末,现在是几月

  灵感被封闭在炮弹壳里

  或者说被罩在身体里

  等待的并不是天明,那满世界

  无家可归的涂鸦

  被磨损的片片碎瓦、灰墙

  还有遍地流浪的非宠物

  创意沦陷的景观,期待着爱

  

  发射,这军事力量怎么能

  寄予在沉闷或者压抑中

  被星光,不,被一滴墨水穿透也好

  宇宙间,灵魂站在遥远之地

  这眼前的身体有那么远吗

  几个词就能划伤全部,这并不夸张

 

  

  马步升评

  

冯晏的诗还是对已有的诗歌经验给予了充分尊重,感觉的灯光在无边无际的世界中摇曳,视觉所及的物质事象纷至沓来,由个体内省而获得的个体经验如南国梅雨亦如北国雪潮,充塞了整个诗歌空间。然而,冯晏的诗歌文本,却并未出现泛滥的激情和过度繁复的诗歌意象,她的诗作,其形式是简约的,是那种风摧雨拍后的枝叶萧疏;其遣词造句是散漫无序的,是那种精心妆扮后的从容妩媚;其节奏是缓慢杂沓的,是那种高度紧张后的有意松弛;其意义所指是含混暧昧的,是那种面对不可知事物时,成熟的人所应保持的谦卑和自律。而诗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隐身其后的操盘手却是理性,哲学意义上的理性,诗歌意义上的自觉。

 



  室内生活

  

  

  地球仪上,分界线晃动着红色边境章,

  这只瓢虫又来了——冬季幸存者。

  北半球,一只公鸡伏案入睡了。你举起

  放大镜,却查不到周围这群黄色民宅。

  刚离开网络,依恋又来了;窗前

  

  你被一条绿披肩包围着发尾、双肩和寂静,

  一根青竹,远眺犹如消失,宇宙来了;

  有些国家刚醒来,挤在床头柜抽屉里,

  一本旧护照肿胀着,在倒立。已经退出旅行。

  棉布拖鞋安抚着脚,今夜,七星刺破了窗帘。

  

  重量,进入汉字里才更有意义,词语

  从你身体的黑暗飞出,蝙蝠来了;

  身后,灯光碰到孤寂,提醒你点一支香烟。

  道路两旁,白雪被黄土埋葬了,你却没有感受到。

  咖啡开在一盆吊篮边,环绕、升起,

  

  嗅觉来了;窗上,你贴住热嘴唇,

  听冰花尖叫,生活中,你总是被透彻弹回来。

  你经常搁浅睡眠,往事快用光了,

  时间对于你,仿佛空木船。颈上,

  一条金项链充实着镜子,中年来了;

  

  镂空雕花减轻了一切,酒杯也空了,

  你掐痛自己,一枚新月敲打着玻璃,

  充实感却没有返回来。再斟满一杯,

  葡萄倒影也来了;虚幻以存在的方式

  折磨你,想与闺蜜倾诉,电话来了;

  

  身影依然是空气本身,徘徊在街道,思想

  越发模糊了,激情来了又告别了。此刻,

  秒针正忙于磨损一块遗物手表,两本天国相册

  被手指打开,追忆还在。人群瘦了,远处

  高楼被梦境脱去涂料露出红砖,潜意识来了。

  

  陈爱中评

  

读冯晏新世纪以来的诗是颇费脑筋的,相对于汉语新诗主流的日常叙述,她的深度写作和智性表达是显在的,也是独具风韵的。这或许是和她喜欢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这两位哲学家有关,前者的存在论和心理哲学,后者的数理逻辑和语言哲学,都为她的思想性写作铺垫出了漫长的诗歌红毯,在思想推理的森林里探幽寻踪。



  在海上

  

  

  轮船、大海,阳光在人群中跳舞

  我想在麦克和歌手的嘴唇之间爆炸

  摇滚和口哨,升起心底,风在呼唤

  躺椅和太阳,紫外线把黑人和白人一起变红

  就像国旗,红色是人类的经典

  骨头,钙和力量都在增强,我探出金属护栏

  感到稳健。国界,你在哪儿,我要漫游

  

  啤酒,你好,给你嘴唇

  我要在泡沫中浮起,就像经济

  替音符嚎叫。给你,远去的黑发

  浪花袭来,沉寂和耳环一起被风掀动

  我要起飞,飞向倒影。幻觉

  来吧,给你分裂,让空间

  潜入我打字的键盘。鼓点

  摆动着乐队。我要节奏,右脚

  在时间上刺绣,点击地毯上一枚葵花

  用整个下午。轻浮,你在哪儿?带上我

  在海上,长裙与天空相互照亮,感谢出生

  

  给你,口红。我要融入油脂和粉色

  被玫瑰接受,地平线已低沉了太久

  给你,我的凝视。我要放过透彻

  忽略一些瑕疵。在辽阔和冥想之间

  我要狭窄,做一枚笔画,去一首诗中面对活着

  忧郁,先别潜入海水,盐,慢一点侵入

  

  桑克评

  

真实物名与象征物名交织,真实尘世与想象世界互融,读者看到的冯晏之诗,既是此岸性的,又是彼岸性的。她热情于此岸,但绝不舍彼岸,远眺兼以梦达,什么都不能弃掷,并以成熟而礼貌的方式将其深抱怀间。是诗的,更是人的。而人犹为重要,甚于诗。这不仅是理,更是道。冯晏精确于此,并明悉表里之法,得以灿烂其身。



  在卡蒙斯塑像前合影

  

  

  是风从耳边把集体合影的头

  尽量分开,是词语带着卡蒙斯的半身塑像

  从空隙间穿越过来。孤独落尽了风雨,

  几百年来,沉思的重量有多少?

  没有资格谈论时间和写作时,

  我们都在哪儿?卡蒙斯,

  你在你的《葡国魂》里,是否看见

  我们在轻盈的空气中自己走失?

  是否看见绝望中,昆虫在挽救植被

  犹如英雄拯救末世。与真相和心知相背离,

  一会又一会,时间流失被原谅了,

  以为万物也原谅了所发生的一切。

  自己无法走过灰暗,不快的风景。

  一张静止的合影照,暗处,

  歉意在流动,自己之间的冲突

  将到何时?一个诗人在身体里

  安睡着两个国家,或者更多,

  不间断的,时间清扫着灰尘。

  河流,树林,山脉,戈壁,那些可以产生

  距离的景色,必要时就撤离了,

  相互有关的,在灵魂中都挨在一起,

  葡国被占领,达•伽马的海上探险,

  必要时永远停在原处,好像日出,

  鲜艳之光——未凝的血覆盖着霜后秋叶。

  通过你卡蒙斯,澳门也将被

  带回到过去,就像日子正一天天翻过。

  而我在虚无中,会消失于浪漫主义

  而并非是跟上什么。今秋,此刻,

  我站在诗人们合影照的左侧一边,

  想让别人先说说,中间部分

  ——那时代的核心!从一个微笑

  或者严肃的表情中深入,前世今生,

  过去的不会过去,新的又可以开始了

  

  罗振亚  刘波 评

  

  让诗歌在词语的不断重组中富有穿透力,即让她笔下的词汇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同时也更准确、透彻,这是诗人的根本意图。正像冯晏自己所说的那样,她总是在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中不断前行,并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创作激情。所以,为了更加开阔地写作,她认为:“打碎与重建,这是写作训练的基本功;尝试新的词语结构,这是诗人不能离开的训练。”对“新的词语”入诗的尝试,现在已经成了冯晏写诗基本的切入点,如果没有这种尝试性探索的推动,她的诗歌写作可能也就会失去意义,同时也无法拥有更具超越性和持续性的审美发现。因为在诗人看来,诗意就存在于那些敞开的、可以随时被创新的词语组合中,只有如此,诗歌才会更加丰富和多元;也只有这样,诗歌所隐藏的独特价值才会得到自然而然的力度呈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扬子江》诗刊微信公众号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