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的嘴,一块石头的裂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转载]乐赏好诗(4)

$
0
0



  枸杞子
  胡弦
  
  
  枸杞长在野外,红漆漆的果实
  大人们说,那是鬼魂回家时打的灯笼,不能吃
  但枸杞子夜里不亮,味道,仍甜津津的
  大人们又说,嘴馋的人,鬼会沿着光亮摸到他体内,于是
  我肚子疼,发烧,多年来
  一直是个心中有鬼的人,我吃下了许多人光明的前程,并代替他们
  活到了今天
  我还摘下过无名野坟上的果粒
  我不知道那里面埋的是谁,但感受到了生命的神秘、阴冷
  就像我在生活中,有时也会眼前一黑
  但我并不害怕,我认识那世界,并知道冥冥中
  会有突然点亮的灯
  
  
  
  
  【赏析】于贵锋:
  
  又是一首和鬼有关的诗,而鬼这一事物,必然和担忧、害怕、恐惧以及隐秘有关,因此,在我理解,胡弦的这首《枸杞子》是借物来写生命体验的诗。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胡弦的诗歌,非常注重诗歌的完整性,很有结构感,呈现出一种稳定性。进入之后,就像进入一个花园,里面精彩纷呈,勾勾连连,曲径交叉,令人留恋往返,不忍走出。所谓内里轻盈,外显端庄。这种感觉,尤其是超稳定性,也得自于在胡弦的诗歌中,一种有意识的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它们如同骨肉与经纬,构筑了一个个鲜活生动但又踏实饱满的诗歌空间。
  
  这首《枸杞子》亦复如此。在看似一种经验或一个事件的抒写中,诗人将生命置于“童年”,吸附关于外围传说带来的各方影响,立足于一种微妙但确实不可阻挡的“好奇心”,让生命在约束中出现前冲的力量;当“枸杞子夜里不亮,味道,仍甜津津的”来反证着“大人的话”时,“大人的话”作为一种约束或者外在的暗示再次出现,一种与枸杞子、与灯笼不同的事物,比如鬼,比如黑暗等开始出现,死在印证着大人们所代表的一种生存经验的正确性;这种状况让“我”承载了许多东西,成为“心中有鬼的人”,并因为吃了灯笼而“吃下了许多人光明的前程”,负疚感甚或罪恶感因此出现,不得不“代替他们活到了今天”。到了这儿,诗人借助记忆(“我还摘下过无名野坟上的果粒”)开始“拓展”,将一件具体的事,放入生命的过程来考量,生命的神秘性以及因为生命会消失这种客观性带来的阴冷是存在的,但同时,哪怕“有时也会眼前一黑”,但“我并不害怕”,因为对生命的探索、对经验的突破、对生活的信任也是真实的、存在的,因为“冥冥中会有突然点亮的灯”,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被自己照亮,都会被那些枸杞、那些挂着的或吃下的灯笼所照亮。
  
  诗的最后,诗人关注的对象,回到了所吟咏的“枸杞子”,保持了“枸杞子”对生命中出现的其他有关事务的凝聚力;同时,枸杞子不再单纯为“长在野外,红漆漆的果实”,而成为一种聚集人与鬼、生与死、限制与突破、光亮与黑暗等诸多对立因素且将这些又融合在生命的诗歌“枸杞子”。
  
  很羡慕胡弦这种着意于诗歌完整性,像在完成一个手工艺品那样对诗歌的态度,这里面,或许更深的在于,他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的对事物、对诗艺的专注度和专业度。
  
  

胡弦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xianjs
于贵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uguifeng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9

Trending Articles